ISSN 1016-1007 GPN2005600032
大眾專區
大眾專區
2021/12/19文章介紹-中國大陸女性社交直播主的數位勞動與性別政治(林怡潔、單蔓婷)

傳播科技進展不僅足以帶動經濟轉型,亦可能創造新的產業類型。晚近「#直播」產業崛起即是一例,且還可再細分為遊戲實況直播、「帶貨」直播、社交直播等各種類型。

 

在多由男性主導的企業秩序中,前述新經濟型態是否有助女性「賦權」,提升經濟參與及自主選擇,甚或鬆動性別秩序,相關研究成果正反併陳,未有一致結論,且目前亦少見以社交直播為對象的研究探討。

 

林怡潔、單蔓婷從平臺經濟 視角出發,選擇以中國為背景、女性社交直播主為對象,探討她們的情感勞動、情緒勞動 及明星勞動的過程,其中又如何牽涉性別政治。

 

直播的常見經濟模式是讓收視者「打賞」給直播主,獲取經濟利益。這不僅需要直播主以情感勞動維繫網路社群,更因直播的即時性特質,社交直播主在談吐、應變能力等專業技巧方面的要求更高。又由於直播平臺通常不投入直播主內容生產,直播經紀故而扮演要角,培訓直播主社交技巧,助其在社群情感基礎上,發展誘導收視者打賞以變現的專業「套路」。

 

有趣的是,此種明星式勞動過程其實利用了傳統性別秩序。直播主通常刻意展現女性陰柔特質,將自身營造為滿足異性戀「男友視角」的欲望對象爭取打賞,這也反映出中國式的「企業家男性氣概」;然此也常為女性直播主帶來歧視性攻擊,直播主不僅須為此發展因應策略與自我調適之道,亦可窺見女性社交直播主獲得性別賦權的空間非常有限,反而是強化了既有性別刻板印象。

 

 

傳編有話要說

 

所有傳播科技的發明與進展皆不外於社會。世紀之交,已有學者分析電視新聞直播,認為現場直播所帶來的時間壓力,常促使新聞播報人員傾向於複製既有社會價值來製作新聞,而非為閱聽眾提供深層反思的線索。

 

社交直播與電視新聞直播雖有明顯不同,但仍共享電子媒介的「即時」特質。從本文分析中則可見,新的數位產業型態仍一定程度仰賴既有性別秩序,甚至被視為風險最小的營利方式。

 

新媒介科技並非只能是複製傳統社會價值的工具,卻也未必保證指向賦權,或鬆動、改變既有社會秩序。吾人固然期許社會變遷能夠朝著更加多元、開放、包容的方向進展,然在穿越表象之後,挑戰才正要開始。

 

 

 

明阿仔寫論文ㄟ氣力

今阿日攏甲你傳便便

好肩膀,不站嗎?

緊來下載原文,看看作者怎麼說:中國大陸女性社交直播主的數位勞動與性別政治

作者:林怡潔、單蔓婷

 

 

 

配圖來源

關鍵字: 新聞學研究,政大
分享:
X

忘記您的密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