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16-1007 GPN2005600032
大眾專區
大眾專區
2020/04/30文章介紹:差異收穫模式與交叉壓力的結合: 以 2018 年嘉義縣市長選舉為例(蔡雲卿 王嵩音)

撰文  劉倚帆(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博士)

 

傳播與政治之間關係緊密,且其運作與社會結構性質息息相關,其中,地域特性亦屬社會結構之一環。

 

關心政治傳播的你,是否早已發現,國內相對少見以「民主聖地」嘉義市為研究對象的選舉研究?這些居於民主聖地的朋友們,政治討論及參與情況究竟如何?

 

而嘉義市和嘉義縣這組好鄰居,在政治環境方面有何差異,以及,與大嘉義地區相關的媒體資訊,又如何影響了嘉義人的政治討論及參與?

 

文章的討論前提建基於,政治討論已成社會生活之一環,且直接有助於個人政治參與,而媒體上的相關政治訊息與討論,同樣也能促進政治參與。

 

此文所採用的「差異收穫模式」則進一步指出,不同傳播管道傳遞的內容對公民政治參與的影響,取決於人際討論的程度。

 

儘管人際討論與媒體使用都能促進政治參與,但在媒介訊息充斥的年代,兩者間的交互作用,及其對民眾選舉參與及投票意願的影響,仍然需要進一步探索。

 

此外,雖說人際討論有助政治參與,但也有研究顯示,民眾若處於政治認同及政治意見與立場不一致的社會環境,會形成「交叉壓力」,壓力程度越高,則公民政治參與意願越低。只是,交叉壓力論點仍有爭議,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結論莫衷一是。 

 

作者則嘗試以嘉義縣市長選舉為例,檢證差異收穫模式與交叉壓力二概念,並比較在政治環境略有不同的嘉義縣與嘉義市,此二概念的影響力是否有所差異。

 

研究發現,嘉義縣市皆印證了差異收穫模式,並一定程度地正面呼應了交叉壓力概念。至於差異收穫模式與交叉壓力理論之結合應用,適用於嘉義市地區,在嘉義縣地區僅部分驗證。此文推論,這可能是因嘉義縣民的政黨立場傾向同質性較高之故:既然同質性高,交叉壓力就較小,人際政治討論頻率可能也比較少。

 

根據研究成果,此文則進一步指出,在選戰實務策略上,候選人可朝向傳統媒體、網路社群,及支持者社群等「多角化經營」方向發展,並多鼓勵人際政治交流,以求提升反對者的交叉壓力;作者也建議,未來或可持續探索嘉義縣市在總統大選的表現。

 

 

 

 

 

看到這裡,傳編編想說……

 

此文以嘉義縣市為例,詳實探討了媒介訊息、人際討論與政治參與間的關係。但就如作者所言,無論是中央選舉或地方選舉,嘉義縣市的政治訊息多非傳統新聞媒體的著墨重點,而資訊數量又可能成為檢證差異收穫模式的干擾因素……

 

這麼一想,傳編編恍然大悟,在當前「重六都輕其他」的新聞媒體環境中,能夠以嘉義縣市為對象做出如此精彩的研究,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從這個角度進一步思考,傳統媒體有沒有可能更「地域均衡」地製作報導,讓嘉義乃至六都外的其他縣市,不再顯得邊緣?或者,有沒有足夠質與量的在地/地方媒體,可以補其不足?

 

另一方面,如今社群網路漸成為新聞訊息重要流通管道,在自媒體時代,亦賦予地方候選人乃至選民自創話題與聲量的機會,因而也更有機會提升民眾對地方政治的關注與討論,或許並不失為美事。

 

只不過,易為民主參與帶來負面效果、過度的資訊濾泡(filter bubble,也就是俗稱的同溫層)現象,仍然是自媒體時代接收訊息時必須持續警覺之處,不可不慎。

 

 

 

 

 

明阿仔寫論文ㄟ氣力

今阿日攏甲你傳便便

好肩膀,不站嗎?

緊來下載原文,看看作者怎麼說:差異收穫模式與交叉壓力的結合: 以 2018 年嘉義縣市長選舉為例

 

 

#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為你負重前行

#思考有指引是因為有人為你披荊斬棘

#防疫期間請勤洗手戴口罩多讀論文

#吃點綠豆加薏仁養顏美容顧健康也是很不錯

 

延伸閱讀:

吳重禮、鄭文智、崔曉倩(2006),〈交叉壓力與政治參與:2001年縣市長與立  法委員選舉的實證研究),《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8(4): 599-638

劉自平、吳重禮、戴士展(2012),〈交叉壓力、意見表達與政黨認同:2008年立法委員選舉的實證分析〉,《選舉研究》,19(2): 1-36

 

 

 

 

圖片來源 https://app.itg.digital/

關鍵字: 新聞學研究,政大
分享:
X

忘記您的密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