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16-1007 GPN2005600032
大眾專區
大眾專區
2021/09/23文章介紹:數位時代仍需要不可愛的新聞界 ──《為什麼新聞業依然重要》書評(徐桂權)

徐桂權 在本書評中清晰描繪了美國新聞學研究重要學者Michael Schudson對當代新聞業觀察省思的著作Why Journalism Still Matters。本書評認為,該書具有Schudson著作一貫的鮮明特色:兼具歷史經驗與思辨分析,史論結合、論從史出。

 
以提問作為書名,Schudson心中的答案是,新聞在(美國)民主社會中向來扮演極為重要的監督角色,儘管當代新聞媒體經常飽受質疑批評,新聞意理亦隨時代躁動,但專業新聞仍然是民主社會中必須存在的基石。
 
所謂「專業」究竟何指?該書從美國新聞業的問題處境出發,檢視新聞「客觀性」的沿革與變動,其內涵並非固著不變,且數位時代中明顯可見「客觀性2.0」的運作——新聞的「判斷」如今幾乎無所不在,其必須奠基於新聞專業意理而行,判斷本身就是新聞專業。
 
此外,Schudson亦點出當代美國新聞業的變與不變:「變」主要表現在它隨新聞實踐而不斷追尋、完善屬於當代的專業性,以及因應技術發展而在報導形式上鑽研變化與創新;「不變」則是其對客觀事實的追求,及其促進公共生活和民主政治的努力。
 
Schudson雖一再強調新聞「專業」,但並非持菁英主義論調,認為普羅大眾教育水平或素養有所局限,而應將權威讓渡給專家。關鍵在於,現代政府運作如此複雜,任何人都無法全能地指點政府運作,無論是新聞媒體或各種政治與社會機構,都只具有一部分的專家知識,來承擔其中一部分的責任。新聞專業的價值與重要性便來自於此:為民主社會的良善運作承擔起責任。
 
#傳編有話要說
 
在書評中,明顯可見作者特別留意到此書乃以「美國新聞業」為論述脈絡,同時也認為「對於華人讀者來說」無論Schudson的樂觀與信心是否站立得住,都是一種值得傾聽的聲音。此似隱約暗示新聞專業及其社會責任,或許將隨社會脈絡差異而仍有商榷空間。
 
其實這也呼應了Schudson本人的思路。就其針對新聞客觀性的分析梳理來說,其中特別區分了客觀性1.0、客觀性2.0,其內涵流變,便正是他眼中(美國的)新聞專業對所處社會脈絡的回應。
 
有趣的是,書評中提到,Schudson尚無法預測、確認當代是否已形成「客觀性3.0」,但如果有,其中新的成分將可能是「同理心/移情」(#empathy)。
 
當然,Schudson的主張不必然放諸四海皆準。作為「華人讀者」,你是否同意Schudson的論辨?邀請讀者們隨本書評指引,一同進入Schudson的論述世界,也歡迎留言分享你的觀察。
 
明阿仔寫論文ㄟ氣力
今阿日攏甲你傳便便
好肩膀,不站嗎?
 

配圖來源https://civitates-eu.org/independent-public-interest-journalism/

關鍵字: 新聞學研究,政大
分享:
X

忘記您的密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