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16-1007 GPN2005600032
大眾專區
大眾專區
2021/09/23文章介紹—紀錄片的時間政治:《老鷹想飛》的媒介化故事效應(曹琬凌)
當代媒介科技滲透日常生活,時空的概念亦因此產生質變,尤其常見時空架構因科技中介而顯出即時、加速、脫域、碎散等特質之論述。然此是否足以充分描繪媒介科技與傳播行動之運作,乃至連動至其他社會場域之相應實踐?
 
曹琬凌首先循媒介化 理論思路中對時間效應的思辨,開啟一種多重時間視野;反映在紀錄片文類上,至少有歷史時間、文本產製間期設計,以及現象學時間三個維度。這種 #時間景觀 並不必然指向科技所驅使的加速,而是為時間的「政治」意涵賦予了更多想像。
 
其後作者則以製作時間逾20年的紀錄片《老鷹想飛》為例,重新理解故事「內外」的 #傳播形定 與時間政治。除對案例影片本身的多重時間經驗結構進行梳理,本文更穿梭於與案例相關的 #行動者雲集 ——包含書籍、部落格、學術研究、雜誌報導、企業響應、群眾募資、網路社群傳散、校園座談倡議、舞蹈與繪本的再創展演等多/跨媒介傳播行動,乃至農產契作、政策變革等面向,深入描繪此異質網絡如何互動、延展與流變。從配圖中即可見本文豐富的研究發現。
 
歸納研究所得,作者認為《老鷹想飛》的媒介化歷程分析不僅充分展現傳播形定的動態特性,其中亦存在微觀個人經驗、中觀社會建制、宏觀社會脈絡相互交揉的多重時間經驗。而這種「轉型中的傳播」,也說明了社會建構與媒介越發交纏的複雜辯證關係。
 
#傳編有話要說
 
本文循媒介化理論視角,「非媒介中心」地檢視紀錄片的故事效應,不僅以實際案例演示了抽象的理論觀點,更透露吾人在理解紀錄片的社會角色,及其與社會建制間關係時,或許還有更多不同的探索角度。
 
然《老鷹想飛》實為近年極具代表性的紀錄片作品,也因此產生了複雜細緻且牽連層面廣泛的跨媒介傳播行動與媒介化效應。不諱言,同樣具高度社會關懷,但未必獲得如此迴響的紀實文本想必更多,我們是否需要、又可以如何理解這類紀實文本的故事效應?本文翔實的案例探討與理論耙梳仍提供了珍貴線索。
 
我們期待也歡迎對媒介化理論,或紀錄片文類等議題感興趣的研究同好,留言或私訊分享交流您的想法,為這篇研究成果開創屬於它的故事效應;直接寫成論文投稿本刊,當然更是萬分歡迎的啦。
 
明阿仔寫論文ㄟ氣力
今阿日攏甲你傳便便
好肩膀,不站嗎?
 
配圖來源:本研究圖3—《老鷹想飛》之媒介四重面向
關鍵字: 新聞學研究,政大
分享:
X

忘記您的密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