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16-1007 GPN2005600032
大眾專區
大眾專區
2021/12/19書評介紹-線上厭女的物質論與工具箱:《線上性別仇恨》 (余貞誼)

「厭女」的性別仇恨現象並非起於網路,然網路世界如今成為現實社會秩序的延伸,仇女言論遍布,傷害性不亞於其他暴力形式,值得、也需要正視。

 

余貞誼為專門探討線上性別仇恨 現象的Gender Hate Online: Understanding the New Anti-Feminism文集帶來深入淺出的扼要評論。該文集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嘗試從社會結構 與技術條件 面向來梳理厭女行動的基礎。

 

然作者細究,認為本書在社會結構面的解釋過於簡化,在技術基礎層面的分析也頗有技術決定論 的影子。但本書仍足以作為將厭女現象分析從文化層面轉向物性(materiality)探究的提醒。若將物性的作用納入分析,有助得見線上厭女如何藉由社會結構與技術的介入和聚合,讓某種表現形式成為可能,並構築出一種新的社會氛圍、群體動態和文化特徵。

 

該文集第二、三部分則可視為「線上厭女工具箱」:一面是線上厭女的表現形式所動用的媒介與語言資料庫,另一面則是回嘴抵抗的線上工具與創意戰術。

 

作者認為,線上厭女不能僅被視為無傷大雅的「只是說說」,因這個「說說」之所以能達成效果,正意味著它鑲嵌在、也持續建構著一個共享的社會關係和文化框架;易言之,對言說行動進行分析的重要性不僅在於理解言論本身「說了什麼」,追索如此言論究竟起於、又持續建構何種文化價值,更屬關鍵。

 

仇女言論氾濫,不代表女性就此只能挨打。該文集第三部分集結出各種反擊厭女挑釁的創意行動,藉此激發觀者重新去思考,究竟是誰被包含、誰被排除於「常規生活」的參與和定義之中。

 

作者認為,這工具箱的兩相映照,其實正凸顯了物的能供性 不僅建基在物質功能上,還包含它被鑲嵌進的文化情境及其行動者的樣態之中,藉由彼此的共構才建基了現象的穩固性。也因此,作者建議,有意閱讀該文集者,不妨多加留意本書如何呈現線上厭女現象的人、物和情境脈絡間的交互作用,並以此角度來思考線上厭女現象的生產與再生產、中介與延伸。

 

傳編有話要說

 

對臺灣網路鄉民文化略有瞭解(或本身就是「鄉民」)的朋友,對起源於PTT的「母豬教」應不陌生。從一開始吸引鄉民起鬨追隨或討伐,其後進入普羅大眾視野擴大爭議,不僅在學界延伸出嚴謹討論,更有政治人物嘗試邀請鄉民代表出面對話溝通,此類把攻擊當有趣的言論確實引起社會迴響,顯然不能僅當作玩笑簡單帶過。

 

正如本文所言,仇女言論不知凡幾,需正視的原因不僅在於它本身即是一種暴力形式,更在於此類言論反映、且正持續建構特定社會價值。作者所評介的文集並不自限於從結構論觀點探究厭女現象,更引進物質論觀點,探索究竟是何種技術條件、如何成為「線上」厭女現象得以可能的物質基礎,正是該文集重要價值所在。

 

對「物性」的強調,晚近正逐漸重回人文研究視野。該文集雖聚焦論述線上性別仇恨,但本文作者所提留意文集中「人、物和情境脈絡間的交互作用」的建議,是否亦適用於理解其他社會現象或議題?可以如何執行?邀請讀者們一同思考。

 

_______________

明阿仔寫論文ㄟ氣力

今阿日攏甲你傳便便

好肩膀,不站嗎?

緊來下載原文,看看作者怎麼說:線上厭女的物質論與工具箱:《線上性別仇恨》 (余貞誼)

 

配圖來源

關鍵字: 新聞學研究,政大
分享:
X

忘記您的密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