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16-1007 GPN2005600032
大眾專區
大眾專區
2021/12/12文章介紹─運算都市生活:數據實踐與日常生活的轉化(彭松嶽)

新科技的問世,其所帶來的意涵始終來自人與物的互動過程,進一步複雜化與豐富化,〈運算都市生活:數據實踐與日常生活的轉化〉將重點放在「人/使用者」與「物/新科技」的互動所產生的複雜意義,而非窮究科技物本身的物質意義。

內文關注使用者透過穿戴式科技將生活「數據化」的過程,並以「轉化」概念來詮釋過程中創造的行為模式。轉化意指科技結合體,即原先具有不同性質的元件,透過彼此的發展、調適與變化,從而結合並發展成另一個科技物。

例如彈簧刀,握把是為了固定各個元件、彈簧則創造刀鋒活動的空間;刀鋒的尖銳面用以切割物品、刀身則維持整體結構的穩固,並透過螺絲將所有元件組合而將各自的功能轉化為另一種科技物(彈簧刀)。

就如同利用穿戴式科技紀錄日常生活的過程,特定穿戴方式(眼睛、脖子、胸口)、趨同性的裝置規格(例如類似GoPro的穿戴裝置適合紀錄動態影像、而智慧型手環則適合紀錄運動時間與心跳脈搏指數)、記錄過程的焦點縮放、開始、暫停等功能,都重新建構行動過程的空間與時間的關係,而這個轉化過程使日常生活得以被數據化。

然而作者強調,透過穿戴式裝置記錄生活並非是還原生活全貌,而可能遇到他者的干預(例如朋友特地配合鏡頭拍攝),以及對於易於(血壓、心跳、睡眠時間、慢跑路線)或難於數據化(情緒、食量)的行為做篩選,因此日常生活的數據化是針對那些能夠被轉化為紀錄的行為。

除此之外,數據化也加深特地的記憶,例如某日血壓的飆高是狂歡的代價、睡眠時間的短少是加班到深夜的結果,透過使用者回顧數據而喚醒並強化記憶。

 

〈傳編有話要說〉

內文發人深省之處在於「那些難於被轉化為數據的生活面向」則容易被忽略與邊緣化,就如同單以成績/績效指標來評量一位學生或一所學校的表現好壞,或是健身房教練不斷強調哪個部位肌肉密度指數不足,極力說服你參與付費課程,卻忽略你其實每周已有慢跑的習慣。人與科技物的互動一體兩面,是聰明使用還是受到規訓亦值得反思。

 

 

明阿仔讀論文ㄟ氣力

今阿日攏甲你傳便便

好肩膀,不站嗎?

緊來下載原文,看看作者怎麼說:運算都市生活: 數據實踐與日常生活的轉化

 

文章作者:

彭松嶽 國立陽明大學科技與社會研究所助理教授

關鍵字: 新聞學研究,政大
分享:
X

忘記您的密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