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16-1007 GPN2005600032
大眾專區
大眾專區
2020/08/11文章介紹:離不開的兩難:新聞媒體的公有地悲劇(陳怡璇、林澤民)

撰文 楊鎵民(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博士)

 

你曾想過,人的「注意力」也能被視為一種公有資源嗎?

聽起來好生古怪,但在資訊傳遞愈加複雜的現代社會,對內容業者而言,讀者有限的專注力成為一種稀缺資源,迎合市場喜好成為首要考量;而對於讀者來說,社群網站玲瑯滿目的內容則令人目不暇給,扣掉洗澡吃飯睡覺,就算一天十二個鐘頭都拿來「滑手機」也難以窮盡網頁內容。

 

 

在閱讀〈離不開的兩難:新聞媒體的公有地悲劇〉時,需掌握賽局理論的「囚徒困局」與「公有地悲劇」,兩個作者通篇使用的理論依據。

囚徒困境是基於每個人都在自利心的驅使下,不管他人的決策如何,都想做對「自己」最有利的選擇。矛盾的是,此舉往往最終傷害自己也賠上整體的利益。囚徒困境在這邊的運用,有助於理解個別媒體想透過臉書來增加點閱率,最後卻是無償奉獻內容、過度依賴臉書,新聞業整體水準低落,媒體也失去自主性,得利的只有臉書。這也就是當今新聞媒體的「囚徒困局」。

 

除此之外,作者將讀者的注意力視為一種公有資源,當新聞媒體為了個人利益,將新聞製作策略放在博取點閱率時,則新聞特質被簡化為娛樂性和即時性的內容,造成的外部效應則是新聞品質降低,「壞新聞」與「內容農場」在臉書氾濫,就如同自然資源遭到破壞,讀者有限的注意力被這些品質低落的新聞給佔據,形成新聞媒體的「公有地悲劇」

 

根據作者電訪13家媒體決策者可知,目前媒體已透過多元策略減低對臉書的依賴,例如強化自家網站內容,以培養讀者直接造訪新聞網站的動機;增加流量來源(App, YouTube, Twitter等),重視粉專的經營策略,鎖定目標讀者導回自家網站、創立更多分眾粉絲團等。矛盾的是,新聞業者深知需強化新聞網站主體性,卻透過臉書操作,反而強化臉書影響力,更鞏固這場公有地悲劇。

 

面對臉書巨擘對內容產業的侵襲,新聞媒體並非沒有更佳的選擇,作者認為,若嘗試合作拒絕提供內容,都以自家新聞網站為發布管道,採用付費制,則或許能夠扭轉現象,把讀者從免費廉價內容之中喚醒。當合作的媒體愈多,更易於成功。

 

 

 

〈傳編有話要說〉

社群平台的出現,讓新聞媒體過去選擇「廣告制」還是「訂閱制」的天平更傾向前者,選擇以免費內容創造流量成為臺灣新聞媒體的主要趨勢。最近《蘋果日報》改採訂閱制,嘗試力挽狂瀾,結果卻是收益銳減,忍痛資遣員工,最終不敵廣告制的趨勢而全面開放內容。

 

《蘋果日報》的例子正可以讓讀者思考「新聞媒體」在公有地悲劇概念的獨特性,以農林漁牧資源來說,當業者濫捕濫伐的結果直接影響是收益面的銳減,因此較容易彼此約制。但是新聞媒體依賴臉書增加流量的外部效應可能是「假新聞」增加,對社會整體產生負面傷害。然而這是否等同於媒體收益減少呢?這或許是新聞媒體寧願選擇廣告制、交出自主權,追逐臉書演算法的關鍵因素。

 

 

 

明阿仔讀論文ㄟ氣力

今阿日攏甲你傳便便

好肩膀,不站嗎?

緊來下載原文,看看作者怎麼說:

https://mcr.nccu.edu.tw/web/backissues/backissues_in.jsp?pp_no=PP1596102227948

 

文章作者:

陳怡璇 國立中正大學傳播學系暨電訊傳播研究所助理教授

林澤民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校區政府系副教授 

關鍵字: 新聞學研究,政大
分享:
X

忘記您的密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