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16-1007 GPN2005600032
大眾專區
大眾專區
2020/03/08文章介紹:假新聞類型與媒體聚合:以2018年台灣選舉為例

文章作者:林照真(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教授)

撰文介紹:劉倚帆(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博士)

 

不實資訊流竄於網際網路早已不是新聞,但你是否觀察到,如今被用來「帶風向」 的假新聞,本身也成為了引起學術領域高度關注的新興研究風向?

 

揪~竟,假新聞的明確定義為何、分為哪些類型,與當代媒體趨勢間又有什麼樣錯綜複雜的關係?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

當代假新聞足以影響一國政治、甚至是國際情勢,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即是一例。2018年台灣地方選舉,假新聞同樣魅影幢幢。

 

不過,基於國情不同,假新聞的樣貌、主題與流通過程也不盡相同。

 

為理解假新聞在台灣的產製與流通過程,#作者 首先定義了假新聞的意涵與類型,而當代社群媒體與媒體聚合(media convergence)趨勢,則是假新聞得以快速流通並發揮強大影響力的關鍵。

 

接著 #作者 在2018年台灣地方選舉期間,率研究團隊進行為期四個月的 #網路民族誌,指出「假命題」、「真圖假文」,乃是國內假新聞的主要類型。

 

而經常轉發特定偏向報導卻從不查證真偽,如內容農場般的「仿新聞網站」叢生,則更助長了假新聞傳散。

 

此外,媒體聚合趨勢,使得假新聞可以更快、更廣地進行傳播;又由於兩岸情勢特殊,來自於對岸的假新聞也會在社群媒體上傳散,這使得兩岸新聞亦產生聚合現象。

 

再加上仿新聞網站和社群平台間緊密連結,讓社群媒體常受詬病的 #回音室(echo chamber) 現象更加明顯。

 

同時,由於國內民眾多從社群平台中獲得訊息,假新聞不僅極化了 #同溫層 現象,更已形成新的媒體景觀(spectacle)。重要的是,這一媒體景觀不再僅靠主流媒體支撐,而是網民主動形塑的人際互動。

最後,作者 也認為,雖然假新聞負面作用甚鉅,然國內卻也少見主流媒體能公平、公正地報導選舉新聞。而言論市場一旦失序,將對台灣的民主自由形成嚴重威脅。

 

作為民主堡壘,如何讓民眾深刻體認假新聞的破壞力,且讓民眾不再扮演協力斲傷民主的「幫凶」,實為台灣民主社會的重要課題。

 

==

看到這裡,傳編編是覺得啦

 

由民眾協力形塑的假新聞媒體景觀,恰反映了社群媒體的政治影響力,社群媒體本身因此責無旁貸。但由使用者主導大多內容、「平台」性質濃厚的社群媒體還可以怎麼做?十分值得討論深思。

 

另一方面,新的媒體景觀既然也與網民脫不了關係,數位時代的公民素養提升顯然更加刻不容緩。然本文所使用的「景觀」一詞,在概念層次具有變動不居的特質,即它並沒有穩固的樣貌與邊界,反而是時時刻刻變化流動的。

 

那麼,儘管本文亦再次重申素養教育的重要性,但教育乃百年大計,該教什麼、怎麼教,才有可能趕上甚至超前媒體景觀的變動,或者,形塑出一種(或多種)更可欲的媒體景觀?

 

面對假新聞,儘管海內外皆已出現專責事實查核的第三方機構,但相對於新媒體景觀中的資訊傳散速度與廣度,「查證」仍顯耗時費力,難以跟上假新聞的車尾燈。

 

更何況,就如本文所言,如果連主流媒體都不能維持新聞應有的中立,又該如何導正假新聞現象?因數位浪潮而逐漸轉變的新聞專業,又該如何持續維繫民主價值,往更好的方向前進?

 

假新聞所延伸出的多樣議題,顯然需要更多集思廣益。先對按讚分享本貼文,再把本專頁設為搶先看,絕對是您各位持續投入研究,產出好論文的第一步啦!

 

==

明阿仔寫論文ㄟ氣力

今阿日攏甲你傳便便

好肩膀,不站嗎?

緊來下載原文,看看作者怎麼說:假新聞類型與媒體聚合:以2018年台灣選舉為例

 

 

延伸閱讀:

 

林照真(2018)。〈假新聞情境初探:以阿拉伯世界的資訊逆流為例〉,《傳播研究與實踐》,81: 1-26

何吉森(2018)。〈假新聞之監理與治理探討〉,《傳播研究與實踐》,82: 1-41

羅世宏(2018)。〈關於「假新聞」的批判思考:老問題、新挑戰與可能的多重解方〉。《資訊社會研究》,35: 51-85

 

#留言告訴我今夜你還想讀什麼

#死線前的你是否需要再多讀paper

#文獻又多又新

#查得你閉不了眼睛

#為何你明明讀得勤

#進度還是0

#期末不想聽海哭的聲音就快按讚分享設為搶先看呦

 

==

#本圖乃真圖假文範例

#但呼籲很中肯

圖片資料來源 https://www.meme-arsenal.com/en/create/meme/653658

關鍵字: 新聞學研究,政大
分享:
X

忘記您的密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