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16-1007 GPN2005600032
前期出版
前期出版
頁數:91﹣126 批判語言學、在地權力觀和新聞文本分析:宋楚瑜辭官事件中李宋會的新聞分析 Critical Linguistic, Local Power Concept and Text Analysis of News
研究論文
作者(中)
翁秀琪
作者(英)
Shieu-chi Weng
關鍵詞(中)
新聞學研究,政大
關鍵詞(英)
critical linguistic, local power concept, textual analysis, critical language awareness
中文摘要
本文回顧批判語言學的緣起,綜合批判語言學的觀點,比較批判語言學和傳統社會語言學不同之處,介紹批判語言學的文本分析五大法則,反省及批評批判語言學權力觀的不足,並企圖建立所謂的「在地的」權力觀。 

另外,本文也藉助批判語言學所發展出來的文本分析原則,輔以作者綜合各家權力分析而得的在地權力觀,主要針對自由時報對於李宋會的新聞做三層次的分析。首先做單純的文本分析,以批判語言學的文本分析策略揭示文本所顯示出來的權力觀,其次進一步從文本的訊息中捕捉記者和其所處理的消息來源之間的權力關係,最後則從社會結構、歷史情境等角度剖析新聞文本與外在結構之間的辯證關係。這樣做,一者用以展示批判語言學在新聞文本分析上的運用,再者在於凸顯語言在建構社會真實上的力量,三者用以檢驗本文綜合所得的「在地權力觀」在分析新聞文本上的可行性。 

語言從來不是價值中立的,在新聞記者看似中立的報導中,往往隱藏了太多的意識形態和權力關係,讀者只有在充分掌握了「批判的語言警覺性」以後,才能洞視在文本中到處流竄的意識形態和權力關係。

語言是人類在思考及展現社會真實時必須使用的工具。沒有語言,人類即無法思考,更不能呈現(或再現)社會真實。問題是,語言從來不是價值中立的;但是人類卻經常必須使用語言來呈現社會真實(例如歷史學家和新聞記者的工作)。人類究竟該如何來解決此一兩難的困境呢?
 
由於二十世紀以來「語言學的轉向」(the linguistic turn) (1) 使得語言研究在各個領域都受到重視,而以語言研究為重心的文本分析在近年來更逐漸成為社會科學中被重視的方法,它在主要的理論和方法層次上也在逐漸形成共識。批判的論域分析的代表人物之一Norman Fairclough曾經區分類型(genre)、論域(discourse)和敘事(narrative)這三個在文本分析中重要的概念。 (2) Fairclough同時進一步指出,將文本分析作為社會科學中分析的策略有其理論的、方法的、歷史的及政治的理由(Fairclough, 1992a)。
 
理論上的理由在於許多關懷社會結構面(macro)的社會學家(如Giddens)也同時關注微觀(micro)的社會行動面,視社會結構為社會行動的限制和資源。文本是社會結構的一種重要形式,因此必須加以分析。同時語言通常被視為中立的,因此忽略了語言在製造、再生產及改變社會結構上所產生的社會及意識形態「工作」(work)。社會科學家應透過文本分析來揭示語言在進行社會和意識形態「工作」時的精確機制和樣態。
 
方法上的理由乃是因為文本中充滿了社會關係結構和過程的證據,透過文本分析,研究者可以更精確地掌握宏觀的社會結構關係和微觀的社會行動之間的辯證關係。
 
歷史的理由則在於文本是觀察社會過程、運動、差異的敏感溫度計,文本分析可以找出社會變遷的重要指標。Fairclough批評Foucault未能以具體的文本為觀察社會的章本,且未能據此加入相互文本的分析(intertextual analysis),因此在探討論域的歷史變遷時未能竟其功(Fairclough, 1992b)。論域分析必須同時關注文本和文本的脈絡,而相互文本的分析則可以作為文本及其脈絡之間的連結。為了適切地進行相互文本分析,研究者必須努力對於歷史上重要時段的社會和人類學研究有所瞭解,蒐集並分析文本樣本,並積極瞭解這些樣本在生產時和詮釋時的社會和認知層面。
 
至於文本分析的終極目標在於批判,則具有政治上的意涵。語言是社會控制和宰制的工具。因此文本分析作為批判論域分析的一部份,它可以成為建立「批判的語言警覺性」(critical language awareness)的重要「政治資源」,並成為語言教育中重要的一環(Fairclough, 1992a)。
 
批判的論域分析是文本分析中重要的一支,(3) 它主要運用批判語言學及相互文本分析的策略來分析文本。本文旨在介紹批判語言學的緣起、它對於語言的觀點、它在新聞文本分析上所發展出來的方法;更重要的,本文藉反省批判語言學家對於意識形態和權力的觀點,企圖綜合出一套「在地的」權力觀,並藉助批判語言學所發展出來的文本分析的方法,以最近報紙對於宋楚瑜請辭省長事件報導為例加以分析,一者用以展示批判語言學在新聞文本分析上的運用,再者在於凸顯語言在建構社會真實上的力量,三者用以檢驗本文綜合所得的「在地權力觀」在分析新聞文本上的可行性。
英文摘要
This study reviews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critical linguistic, pinpoints the key point of view of it and furthermore compare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social linguistic and critical linguistic. It also introduces the five most important rules of critical linguistic in analyzing text and tries to form a so-called local power concept , with it the author analyzed three newspaper reports during the last presidential election campaign in Taiwan.
 
Language is never value-free. In the so-called "neutral", "objective" reporting of journalists, there are idologies and power relations to be revealed. It is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to enhance the "critical language awareness" of the newspaper readers.
277次下載
1998/ 秋
No.57
X

忘記您的密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