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16-1007 GPN2005600032
前期出版
前期出版
編輯室報告 / 鄭宇君  Yu-Chung Cheng
編輯室報告

編輯室報告

 

 

當代高度發展的傳播科技已改變人們的日常經驗與社會角色的形塑方式,從職業角色與親職角色,無不受到平台邏輯與數位機制的影響。本期《新聞學研究》所收錄的三篇研究論文,分別聚焦於社群媒體影響者的文化角色、新聞勞動者在數位轉型下的技能再生,以及跨國移工母親透過科技實踐的情感維繫,呈現出當代傳播科技如何滲透進專業、家庭與文化認同的多重場域

 

第一篇研究論文是林怡潔的〈數位時代的臺灣美食影響者:角色、創作策略與文化影響〉一文,主要以臺灣美食YouTuber(社群影響者)為研究對象,分析他們如何運用數位媒介經營其個人品牌與飲食文化論述。透過對其職業歷程、性別角色與創作策略的分析,目的在於揭示這類新興媒體工作者如何形塑自身角色,並指出其在飲食文化再現與地方認同構築的潛在影響力。

 

第二篇研究論文是張時健的〈數位時代的新聞勞動條件與技能變遷之關係探究:再探去技術論的應用〉,本文主要回應當前新聞產業在數位轉型過程中面臨的結構性挑戰,作者用「去技術論(deskilling thesis)」來解釋新聞勞動條件的變化,研究發現,在媒體專業化與數位技術要求交織的背景下,不同類型的技能對新聞工作者的職場感知與勞動條件評價產生分歧,揭示新聞勞動逐漸趨向文化勞動的不穩定性與情感矛盾,工作者自主與專業追求使其陷於不利勞動條件的可能。

 

第三篇研究論文是張芷瑄的〈「共同在場」下的跨國母職實作:東南亞籍移工的情感聯繫和身份管理〉,本文關注在跨國勞動與親職分離的情境中,移工母親如何運用通訊科技重建與子女的情感連結。作者以「共在」的觀點來理解數位親職的實作與展示,並細緻分析移工如何在母職、工作與個體自由之間進行協商與再詮釋。

 

除了三篇研究論文外,本期書評由麥樂文撰寫,評論楊芳枝教授2023年出版的專著《台流.華影:中國霸權下的台灣電視劇文化、性別與國族》。該書以宏觀視野梳理刻劃了臺灣電視劇從2010年代中國崛起到2020年代「去全球化」或「新冷戰」的轉折變化中,臺劇在全球化與「去全球化」夾縫中的文化政治位置,當中夾雜著「中華性」與「臺灣性」之間的國族論述或霸權鬥爭過程,為理解臺灣影視產業與文化主體性的角力關係提供重要參照。

 

本期的「傳播現場直擊」則是由柯博晟撰文〈地下街與ACG的邂逅:文化、空間與日常實踐觀察〉,作者透過生動的田野觀察筆記帶領讀者深入臺北車站地下街,觀察ACG次文化如何在此空間中開展日常實踐與性別表現,他提出各種人與空間互動的觀察,打破既有對「宅文化」的刻板印象,呈現人如何與城市空間交織出新的文化地景與生活樣態。

 

本期內容勾勒出傳播技術與平台在當代社會角色變遷中的深刻作用,從文化實作、勞動環境到親職實踐,期盼能為學術界與實務界提供更豐富的觀點與啟發。

 

 

《新聞學研究》主編 鄭宇君

20257

2025/ 夏
No.164
X

忘記您的密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