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16-1007 GPN2005600032
前期出版
前期出版
編輯室報告 / 王淑美  
編輯室報告

開春以來世界面臨前所未有的變局,日常難以持繼。所幸在作者與評審支持下,《新聞學研究》仍順利出刊。第143期收錄四篇研究論文,展現傳播領域跨學科的特色,這四篇論文從各自觀點出發,蒐集資料與分析的方法互異,反映出多元的研究取向。

 

臺灣進入高齡社會,大規模調查經常反映出中高齡長者表達生活寂寞、懷疑自我的失落感,街頭「寶可夢」遊戲中卻常見精神奕奕領軍抓寶的長者,此景啟發了張玉佩、錢宛青兩位研究者的問題意識:手機遊戲與社會互動增進「成功老化」的可能性。〈邁向成功老化的可能:樂齡玩家、手機遊戲與社會互動〉一文,乃透過與樂齡玩家一起參與「寶可夢」遊戲,以及延續田野觀察、深度訪談與焦點團體訪談等多種質性方法,了解長者開始並持續參與遊戲的想法。研究發現,能全力投入的樂齡玩家具有特定的休閒資本,遊戲能增進玩家的社會連結與成就感,並成為日常儀式的一部分,也打破年齡與階級的界線,拓展了新的人際關係。因此,若能善用媒體科技,確實能幫助長者邁向成功老化。

 

對於因應傳染病疫情而須隔離在家的人們來說,閱讀及觀賞影視產品成為少數尚能進行的休閒活動。當前情境也突顯賴玉釵的作品〈閱聽人詮釋跨媒介角色之紀實支線歷程初探:以經典童話角色為例〉之研究價值。此文運用深度訪談法,探討經典童話故事角色經由媒體產業跨媒介改編為動畫及真人電影,閱聽人如何運用紀實資訊產生新的詮釋。研究發現,閱聽人欣賞這些經典童話改編作品時,會想起早年的記憶,改編者的敘事策略召喚閱聽人與角色對話,而閱聽人則引用史實、影劇新聞等紀實資訊,或者親自造訪景點,運用五感聯想與同理情感,以自身的想像力補白敘事,體驗經典角色的再建構。

 

臺灣今年一月剛結束總統大選,人際間的選情討論對於政治參與的影響,向來是政治傳播學者感興趣的面向。「差異收穫模式」理論認為,面對面與上網接觸政治討論,皆有助於民眾更瞭解媒介所傳達之內容,並將轉化為實際的個人政治參與行為;「交叉壓力」理論則提及,當公民進行政治討論的對象與自己的政治立場相左時,將影響其政治參與的意願與程度。蔡雲卿、王嵩音的論文〈差異收穫模式與交叉壓力的結合:以2018年嘉義縣市長選舉為例〉,以電話訪談法在2018年縣市長選舉期間完成嘉義市543份以及嘉義縣534份隨機樣本,用以檢驗前述兩個理論的交互作用。研究結果發現,嘉義市、縣選民在接收傳統與網路媒介之選舉訊息後,都更常進行人際政治討論者,其投票意願較高。但兩地選民政治討論普遍偏低,因此與網路政治討論相關的作用皆無顯著之影響。此外,人際交叉壓力之調節作用,對於嘉義市具有顯著影響,對於嘉義縣則無顯著影響。研究者認為,這可能是因為嘉義縣選民的政治傾向同質性較高所致。

 

大數據的趨勢下,資科學者與社會人文領域的合作蔚為風潮。曹家榮的〈社群媒體研究的異質行動網絡:重新想像數位時代的知識生產〉一文,探討資料學者與社會學者在合作過程中進行問題意識溝通、轉譯進而知識生產的過程。本文作者利用其參與數位人文研究計畫的機會,對社群媒體研究團隊成員進行親身觀察與訪談,追問兩個不同領域出身的學者與數位工具三者之間,如何互動、協作以生成相關知識。這篇文章以新物質主義的理論為基礎,將此知識生產過程視為異質組裝的網絡,有助於研究者「打開黑箱」,更深度反思此過程可能有的反差、衝突、協商、進而產生有共識之可能,以及其中持續變動重組的關係。

 

如上介紹,本期收錄之四篇論文彰顯了傳播研究跨界的特色,也是本刊亟欲鼓勵的跨領域對話。值此世界變動之際,《新聞學研究》自許以日常之維繫持續思考、提問、探究、發表、交流,以深化學術之專業,作為對應變局之堅強抵抗。本刊也趁此機會推出專題徵文,廣求與疫情相關之傳播議題來稿,詳情請見本期徵稿啟事。

 

 

《新聞學研究》主編  王淑美

2020年四月

2020/ 春
No.143
X

忘記您的密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