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學研究》本期的內容包括四篇學術論文、一場傳播座談會紀錄及三至五月 的傳播大事記,論文談論的主題包括再現的跨學門觀點探討、電影消費行為與民眾評 價間的關係、全球化脈絡下的閱聽人研究方向、編採手冊風格與新聞風格的探索。座 談會主題則是「媒體觀察組織」的觀察與批判。
論文主題方面,方孝謙在〈什麼是再現?跨學門觀點的初探〉一文中,為釐清現 階段歐美學界對再現及相關範疇的討論,從定義再現為聯繫實在與意義兩個層面的象 徵系統出發,分別從哲學、史學、民族誌層面討論傳播學術中引人爭議的著作,以實 在、再現、與意義基本範疇加以組織與評析。在澄清敘事雙重性如何呈現實在、再現 與意義之間的關係之後,作者進一步以敘事框架解讀Tuchman的詮釋民族誌──製造 新聞。作者發現,《製造新聞》中的主旨──「資本主義社會現狀的維持,有賴新聞 工作與專業精神的運作」一語,乃建立在「網」的隱喻及以部份諭示全體的提喻之上 。
魏玓的〈全球化脈絡下的閱聽人研究──理論的檢視與批判〉這篇文章從三個方 向來檢證閱聽人研究,分別是:1980年代以來的主動的閱聽人、全球化閱聽人研究以 及文化帝國主義。作者進而提出閱聽人處於流動性、複雜性與變動性非常高的傳播環 境之中,因而在不同文化、國家、社會、社會位置到個人主體各個層次內部與層次之 間的不均等權力關係並未消失。作者認為,研究者應採取細緻而謹慎的態度將這些權 力小心翼翼地與結構、資源等問題代表的現實狀況聯繫起來,才能適當地了解全球化 脈絡下閱聽人的接收狀況。
臧國仁和施祖琪所寫的〈新聞編採手冊與媒介組織特色—風格與新聞風格〉探究 風格與新聞風格,透過分析十五本新聞編採手冊,有兩點發現,一是新聞風格比較偏 向新聞工作行規,忽略不同新聞組織間的差異,無法形塑個別新聞組織的獨特特徵, 因此有別於風格概念的原始定義;二是編採手冊呈現了新聞媒體內部組織和語言常規 的層次關係,卻忽略組織文化對這些常規的影響。這個研究因此建議,新聞媒體組織 日後制定編採手冊時,除了羅列組織與語言的規範外,也應該陳述該組織的文化特徵 ,才能夠建立新聞媒體的組織特色。
郭幼龍的〈民眾對台灣電影的評價與電影消費行為之關係研究〉探討民眾對台灣 電影的評價與電影消費行為之間的關係,作者在研究方法上以「焦點團體訪問法」及 「電話訪問法」配合使用,作為發現問題與蒐集資料的工具。該研究發現,民眾對台 灣電影的滿意度低,再度觀看之意願也低,對台片的口碑也不好。而民眾的「休閒娛 樂」動機愈強者,其對台灣電影之「滿意度」也愈低。另方面,民眾觀看電影的動機 愈強烈,對「台片」的滿意度愈低,則去電影院觀看「台片」的次數愈少,去電影院 觀看「外片」的次數愈多。
本期的座談會內容由幾位專家學者對「媒體觀察組織」進行討論,中國時報記者 林照真檢視新聞評議會、新聞鏡週刊和電視文化研究委員會三個具有規模的媒體觀察 機構,發現這些機構的成立與崛起有其歷史因素和政治背景,並且在經費上享有優渥 的官方補助,但是基於某種政治考量,這些機構從未監督政治新聞,而且監督也侷限 於探討內容,從未批判媒體結構。
學者倪炎元則對實踐媒體觀察提出幾點建議。他認為,因為媒體被政客、商賈和 傳播菁英交錯的網絡所壟斷,與閱聽大眾的越來越異化,所以必須對媒體進行媒體作 為生產、文本和消費的觀察。他主張,媒體觀察要帶有批判性格的行動實踐、要跨部 門和學科、要採用開放態度,然後根據媒體性質不同,分工進行分析,最後把成果對 外公布說明,發揮作用。
此外,學者蕭蘋介紹國外媒介監督組織。她以美國的Fair和加拿大的Media Watch為 例,整理出這兩個組織的基本立場、宗旨、運作方式和研究成果,結果發現有五個值 得注意之處:以深厚的媒介批評理論作基礎;以具體資料的研究結果作為監督利 器;與地方性及全球性的媒介行動組織及媒介工作者結盟;進行媒介素養教育和 鼓勵公眾的積極參與;掌握各式的發聲通道。本期的座談會在上述學者專家的討論 過程裡有很多發人深省的發言紀錄,值得一讀。
三至五月份的傳播大事記內容計有十六則,網路方面新聞有三則:包括「網路、 電信經營型態多樣化,政府大力取締違法者」、「網路上傳公文、打電話將實現,國 家安全要注意」、「國軍鋪設全島光纖網路,力霸二年內趕上」;廣播電視與媒體方 面新聞有四則:包括「有線電視廣告被蓋台,有監看器可查報」、「廣播電視共同鐵 塔,公元2001年啟用」、「數位電視八月試播,每天五小時」;「籌建亞太媒體中心 ,列為重要施政目標」。
新聞採訪自由與新聞報導表現方面的新聞則有四篇:包括「電視新聞血腥暴力掛 帥,引發官民強烈不滿」、「國際新聞年會台北召開,遭到中共報復」、「北約與南 斯拉夫雙方開戰,新聞媒體成夾心餅乾」、「美中兩國媒體交戰,口徑一致批評對方 」。
傳播市場新聞方面,大陸傳播市場方面有二則:包括「民營企業經營電信業務, 大陸官方將解禁」、「台灣綜藝節目搞笑風西移,遭大陸官方禁止」;台灣傳播市場 方面則有三篇:「政治、經濟因素介入,新聞市場再傳糾紛」、「大牌明星辦日報, 直接訴求影迷」、「大學院校播放電影片,電影公會要求停播」。
希望本期《新聞學研究》所呈現出的內容,能夠帶給妳∕你一番驚喜,滿足你∕ 妳對傳播知識或資訊的追求慾望。最後,感謝妳∕你的閱讀,我們下期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