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16-1007 GPN2005600032
前期出版
前期出版
編輯室報告 / 鄭宇君  Yu-Chung Cheng
編輯室報告

編輯室報告

 

 

  2024年一開年,本刊迎來幾項好消息及新措施,與各位讀者分享。

 

首先,《新聞學研究》加入國科會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所建置的「臺灣學術期刊開放取用平臺」(Taiwan Open Access Journals,簡稱TOAJ),該平臺匯集國內180多種開放取用期刊,已正式上線。TOAJ收錄自2005年第82期迄今所有《新聞學研究》刊期。此外,《新聞學研究》官方網站(https://mcr.nccu.edu.tw/web/index/index.jsp)提供自1967年第1期至今的所有刊期,最新刊期將首先在官網上線,隨後分派至各資料庫及紙本出刊。

 

  為方便國內外作者投稿,本刊自2024年一月起,開始實施以下兩項新措施:第一,投稿論文的長度下限調整為15,000字,與其他期刊接近,調整後,本刊接受的投稿以15,00030,000字(包含中英文摘要、附錄與參考文獻等),此舉將使論文長度更具彈性,不同類型之論文將更能清楚表述其研究主題。第二,以《美國心理學會出版手冊》(APA)第七版最新修訂為據,《新聞學研究》與《臺灣傳播學刊》亦共同修訂學術論文之體例,新版體例及範例說明可查看本刊官網。希望這些新措施能更方便作者投稿,並期待收到更多元且優秀之學術稿件,從而豐富新聞與傳播學術研究領域。自下一期(159期)起,本刊所刊登論文即採用新版體例。

 

  本期《新聞學研究》收錄三篇研究論文與一篇書評,三篇論文分別從不同個案研究的角度探討臺灣無家者的污名與日常生活戰術、中國農村在電商介入後的多元行動者的互動共生,以及追溯美國國家籃球協會(簡稱NBA)在臺灣早期擴展之歷程。

 

  第一篇為邱琪瑄的研究論文〈臺灣無家者的污名:針對其日常生活實踐戰術的分析〉,作者運用污名及日常生活理論,採取質化的參與觀察法、文獻分析法、敘說分析法進行研究。其研究發現,臺灣無家者日常生活實踐及戰術操作方式分為:空間碎片的爭取與占用、結合異己、下有對策、符號挪用、二度創作、敘事框架的轉化等六大戰術。這六大戰術除了運用多元的空間位置外,亦展示一定之主體能動性,以及無家者或多或少正向的轉變行為。

 

  第二篇為孫宇婷、張健挺、梁朝雲的研究論文〈數位嵌入與網際連結下的機緣催化:淘寶村多元行動者的共生共治〉,以中國某農村為個案研究,該村落結合花卉生產與淘寶電商,作者透過田野調查探索農村不同行動者所處的社會網絡位置及數位科技能力差異,發掘這些行動者彼此間的互動共生關係。

 

  第三篇為陳鴻嘉的研究論文〈運動媒體複合體的文化中介:NBA在臺灣的早期擴展歷程〉,以美國國家籃球協會(簡稱NBA)在臺灣的早期擴展歷程為個案研究,探索「運動媒體複合體」如何進入臺灣社會。本文透過新聞報紙、雜誌專文、研究報告等次級資料,梳理出2000年之前臺灣媒體報導與轉播NBA的情形。研究發現,中視在1970年初已有常態性的NBA比賽轉播,但最終因無廣告收益而停播,直到1980年代,曲自立開始有意識地融入在地文化元素並產製NBA文本,因為有這位「文化中介者」,本地民眾才能更容易領略NBA文化,並吸引更多新血持續推廣NBA寫作。

 

  最後,本期刊載周奕成先生撰寫的書評〈普世價值在傳播研究中的追尋,書評:李金銓《新聞自由的幽靈》〉。李金銓為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客座講座教授、教育部玉山學者,其於2022年出版的《新聞自由的幽靈》,在2023年底獲得第49屆曾虛白新聞學術獎。周奕成以本書強調的言論自由及新聞自由作為一種普世價值,與此書對話。

 

  李金銓教授在獲獎致詞時曾說,這是他第二次獲得同樣獎項,前一次是1981年,久到官網紀錄沒記載。兩次獲獎時隔42年,李老師仍在新聞學術圈筆耕不綴,令後輩佩服。我特別有感於李金銓老師在受訪時所說的這句話「新聞自由不是成品,而是一個爭取的過程」(陳孟樺,20231130日)。過去新聞業向執政當局爭取新聞自由,向媒體老闆爭取編輯室新聞自由,當前新聞業則是要與網路點閱率及社交媒體平臺演算法競爭新聞自由。這個爭取的過程會一直持續下去,這是新聞專業的使命,也是新聞自由的真諦。

 

《新聞學研究》主編 鄭宇君

20241

 

參考書目

 

陳孟樺(20231130日)。〈「人物專訪」李金銓心繫新聞自由,期待臺灣社會來一場「第二次公民解放運動」〉。取自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院訊 https://comm.nccu.edu.tw/PageDoc/Detail?fid=11112&id=25877

 

 

 

2024/ 冬
No.158
X

忘記您的密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