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SN 1016-1007 GPN2005600032
大眾專區
大眾專區
2021/12/08文章介紹:「悅T人」的彈幕:虛擬即時之互文情境下的遊戲

文章作者:王楠(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後研究員)

 

你知道什麼是 彈幕 嗎?你有玩過彈幕嗎?帶給你什麼感受?

你又是否知道,在理論層次,彈幕可能暗暗指引著一種新的閱聽人型態?!

彈幕分析案例請見影片連結:【古箏】千本櫻

資料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epdeRJJXxE

 

==

閱聽人研究可謂在1990年代達到極盛。但千禧年後,學界對閱聽人的理解與想像反倒不如此前「定於一尊」,而是從各種不同傳播現象與理論進路中,同步發展多元的閱聽人概念,例如 #倫理閱聽人,或者 #向實踐轉 的閱聽人…… 

 

如今,王楠 則從時興的彈幕現象中,發現了另一種閱聽人樣貌,她稱之為 T人。

 

「悅」指的是愉悅,而「T」則有傳播科技(Technology)、文字發表(Type/Text),以及世代(10-39歲為主,TeenagersTwentiesThirties)等三重意涵。

 

為堅實論述基礎,#王楠 從「主動閱聽人」論述分支出發,展開一場閱聽人研究論述之旅,並從中萃取出 #互文性 與 #愉悅 兩個概念,進而援引「【古箏】千本櫻」彈幕案例,延伸說明悅T人在此二概念中展現出的多層樣貌。

 

作者認為,彈幕展現了互文的情境特性、跨文本/媒介特性、遊戲性。

 

同時,奠基於網路媒介的互動性與即時性,彈幕更創造了一種多維的虛擬時空。有趣的是,在這多維虛擬時空中,有時彈幕並不共享互文脈絡。

 

也因此,彈幕除了反映陪伴式體驗、意義共創等愉悅類型外,作者認為,發表彈幕者有時不見得是為了與誰互動或生產/獲得何種意義,「參與」本身就是愉悅的來源。

 

循此,作者認為,作為新傳播現象的彈幕,反映出了新的「影片—閱聽人個體—閱聽人集體/其他閱聽人」三角互動模式。

 

而在這個三角模式中誕生的悅T人,則可在兩個面向對過往閱聽人概念做出的新的補充和改變:也就是「與傳播科技的緊密結合」以及強調「對愉悅感的追求」。

 

==

看到這裡,你發現了嗎?

彈幕本身具有高度的遊戲性質,僅僅只是「發彈幕」本身,就足以獲得愉悅。此外,雖然各個發彈幕者有時並不共享互文脈絡,但發彈幕時的用字遣詞卻是高度脈絡性的。

 

也因為「有趣」,有些人可能不是為了觀賞原影片,而是為了觀看/參與彈幕而點擊收視影片的。

 

值得思考的是,彈幕的案例反映出,傳播科技可能同時扮演著新型態閱聽人的資源與限制。

 

亦即,悅T人固然透過發彈幕追求愉悅,但有時自己的彈幕卻無法順利與他人產生互動;原影片畫面中若充斥太多彈幕,有時也會影響收視體驗。

 

關注數位時代閱聽人圖像的朋友,是否開始對彈幕產生興趣,甚至躍躍欲試了呢?親自去玩看看,說不定也能有所啟發!

 

或者,不妨也思考一下,影片彈幕與社群媒體平台上的網友/鄉民留言之間,有沒有什麼異同?

 

==

明阿仔寫論文ㄟ氣力

今阿日攏呷你傳便便

好肩膀,不站嗎?

緊來下載原文,看看作者怎麼說:「悅T人」的彈幕:虛擬即時之互文情境下的遊戲

 

延伸閱讀:

王宜燕(2012)。〈閱聽人研究實踐轉向理論初探〉,《新聞學研究》,113: 39-75

張玉佩(2004)。〈閱聽人概念的探索:從網路經驗出發〉,《中華傳播學刊》,5: 37-71  

張玉佩(2005)。〈從媒體影像觀照自己:觀展∕表演典範之初探〉,《新聞學研究》,82: 41-85  

劉慧雯(2017)。〈建構「倫理閱聽人」試論社群媒體使用者的理論意涵〉,《新聞學研究》,131: 87 - 125

 

 

關鍵字: 新聞學研究,政大
分享:
X

忘記您的密碼了?